姜堰|小楊社區村企共建 打造農旅體融合樣板
要推動鄉村振興,發展鄉村旅游是重要的突破口之一。如何才能扮靚“顏值”、提升人氣,達到富民興村的效果呢?記者在姜堰區三水街道小楊社區調研時發現,抓住歷史機遇,做好村企共建、農旅體融合等“文章”,是能夠走出一條符合實際、富有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的。國慶前夕,記者進行了蹲點調研。
初秋時節,天朗氣清。位于小楊社區的溱湖綠洲風景區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段之一。草坪露營、戶外燒烤、岸邊垂釣……游客們在恬靜中享受著慢時光?!斑@兒挺美的,又安靜,帶孩子來體驗田園風光,親近大自然。”
相比十年前,如今溱湖綠洲的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實際上,這也是小楊社區近十年發展的縮影。毗鄰國家5A級旅游景區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小楊社區擁有著天然的旅游資源優勢。十年前,一些外地人便在當時的小楊村開設了“水上餐廳”。時任姜堰區三水街道小楊社區居委會副主任衛巧鳳回憶說:“基本都是一條船,用根木板連著陸地,游客在船上吃飯,但是衛生環境不好?!?/p>
轉折:能人投資興業
衛生環境較差、食品安全存疑、規模小而散……這樣的農家樂,發展很難長遠。2013年,興化市戴南鎮創業者陳奇在小楊社區流轉600畝土地,計劃打造一個休閑旅游基地。當時,以餐飲、垂釣、采摘等形式為主打的農家樂是發展鄉村旅游的主流模式。于是,陳奇“依葫蘆畫瓢”,也采取了這一運營模式。但是很快他就發現,鄉村旅游季節性強、不確定因素多,這樣的模式存在較大風險。
意識問題的嚴重性,陳奇把目光瞄向了當地的特色水產——溱湖籪蟹。2015年,在他的努力下,規模龐大、各自為政的蟹農們有了統一的行業協會、銷售市場、商標品牌。位于溱湖綠洲風景區的籪蟹批發市場占地達到10萬平方米。
機遇:特色田園鄉村的“風口”
溱湖籪蟹銷售火熱,小楊社區迎來了新機遇。2017年,江蘇省委省政府出臺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行動計劃,當時的小楊村被列為首批省級試點村莊。借著這股“東風”,村莊“顏值”來了個大變樣。姜堰區三水街道小楊社區黨總支書記王政介紹,變化包括道路的改造和亮化、河道的疏浚、污水管網的鋪設等等。
“面子”有了,如何將“里子”做實呢?2017年,原國家旅游局發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正式實施,標志著國家對民宿發展的大力支持。當時,小楊社區正在打造“小楊人家”民宿園,但是項目建成后卻難以尋找到合適的運營商。而在那時,陳奇正在考慮如何利用好籪蟹市場的人流。這也讓當地的產業發展與鄉村旅游有了嫁接的可能。
共贏:村企聯建 農旅體融合
2019年,陳奇成了“小楊人家”民宿園的運營方。社區引領,企業經營,一舉多得。像小楊社區居民陳龍喜,就把一處閑置房進行了翻新,并租給溱湖綠洲風景區。除了每年可以拿到5萬元租金,加上在景區做“廚娘”,陳龍喜僅這兩項年收入就在9萬元左右。
如果說民宿讓游客放慢了腳步,那農業體驗項目則可以享受農耕的樂趣。眼下,溱湖籪蟹已經上市。除了品嘗,游客們可以到養殖基地體驗捕撈、捆扎籪蟹的技巧?!坝慰投嗔?,店里的人氣也跟著旺了。到季節的時候,螃蟹一個月可以賣三到四千斤。”溱湖籪蟹批發市場商戶說。
農業體驗項目為游客融入景區提供了途徑,同時也會激發消費欲望,增加養殖收益,反哺產業發展。今年,溱湖綠洲風景區承接了第二十屆省運會青少年部射箭項目,小楊社區成功把鄉村旅游的觸角延伸到了體育領域。
人氣帶動旅游發展,也促進了百姓富裕。數據顯示,2021年,小楊社區接待游客超過15萬人次,營收達4000多萬元,解決社區勞動力就業超百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1.72萬元提高到3.9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2年的220萬元提高到471.2萬元,都實現了翻番。
現在,小楊社區又有了新打算,將本土的香菇產業和悠久的狀元文化結合,打造觀光、采摘、研學、品嘗等一體的“菇菇部落”,為發展鄉村旅游增加文化內涵。
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怎樣謀劃?小楊社區的實踐給出了參考:在遵循市場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把握時代的發展機遇,用好自身的資源稟賦。當然,作為全局性、系統性工程,譜寫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各地會有更多的思路和辦法。
記者:聶慶楨 戴祥翔
編輯:趙采薇
責編:趙倩倩
審核:吳軍
- 關注|省泰中老校長于一平銅像落成2022-10-03
- 海陵|高標準建設小區電動車充電棚項目2022-10-03
- 便民 |我市優化高速公路充電服務 方便旅客假期出行2022-10-03
- 國慶|動物園推出互動項目 增添游覽體驗2022-10-03
- 時政|市領導走訪慰問高齡和困難老人2022-10-03
- 時政|市領導督查疫情防控工作2022-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