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筑牢平安之“堰” 護航高質量發展
10月10日上午,姜堰區舉行“奮進新姜堰 建功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平安建設專場,介紹近十年來該區平安建設、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依法治區和安全生產等方面的實踐與成就,展望今后一個時期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會上,姜堰區委政法委、姜堰區委依法治區辦、市公安局姜堰分局、姜堰區應急管理局、姜堰區綜合指揮中心、三水街道、俞垛鎮分別介紹相關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姜堰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統籌抓好戰疫情、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促發展等各項工作,全力維護社會大局平安穩定。十年來,全區群眾安全感始終保持較高水平,2013年和2016年,兩次位列全省第一,近年來一直處于泰州領先位次,去年和今年上半年達99.58%,居全市第一,為泰州打造長三角最具安全感城市作出了“姜堰貢獻”。
十年來,姜堰區聚焦平安建設,織密社會治理“防控網”。
組織有力量。該區成立由區委書記和區長任雙組長的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姜堰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平安姜堰九個專項工作組,強化統籌協調,明確職責分工,完善協作機制,形成整體合力。
機制有創新。該區堅持“實戰實用實效”導向,積極打造“一個中心管指揮、一個平臺管解紛、一項工程管防控、一支隊伍管治理”的姜堰“四位一體”現代化社會治理模式2.0版。該區成立泰州首家綜合指揮中心和矛盾調解中心,三水街道錦聯社區智慧治理模式得到省、市領導調研肯定,在其他城市社區復制推廣。
治理有成效。該區充分釋放基層社會治理動能,推進13個鎮街綜合指揮中心、網格服務管理中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為民服務中心有機整合。
十年來,姜堰區圍繞矛盾化解,搭建群眾服務“連心橋”。
強化服務意識。十年來,該區矛盾調解率逐年上升,調解成功率穩定在99%以上,矛盾糾紛、信訪問題、訴訟案件總量呈總體下降趨勢。
提升服務水平。該區依托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一站式”中心,構建區、鎮、村三級調處平臺協同聯動的“一體化”格局。
拓展服務陣地。該區在全市社會治理“碼上行動”的基礎上,首創并推廣應用“碼上解紛”平臺。目前,該區通過平臺調處化解矛盾糾紛400余件,線上調處效率提升25%。
十年來,姜堰區突出風險防范,拉好平安穩定“警戒線”。
化解風險有準心。該區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風險隱患“研、交、辦、督、結”閉環處置工作機制,十年來,全區未發生規模性、群體性、有影響的涉穩案(事)件,被評為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區、全省信訪工作“三無區”。
守護安全有硬度。該區常態化開展“守護群眾身邊的平安”主題活動,針對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和養老詐騙易發多發問題,深入開展打擊整治專項行動。市公安局姜堰分局創新研發的“鐵穹”巡防系統全面投入實戰,城區侵財類案件發案率顯著下降,該系統獲評首批江蘇公安“六六戰略”實踐示范點。該區連續15年命案全破,八類案件破案率100%。
掃黑除惡有狠勁。2018年全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以來,該區共破獲9類刑事案件604起,搗毀惡勢力犯罪集團8個、團伙5個,抓獲刑事作案成員940人,其中,成功辦理的一起涉及全國的特大網絡“套路貸”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230名,得到中央督導組充分肯定。
十年來,姜堰區強化應急管理,筑牢安全生產“壓艙石”。
安全預防控制體系不斷完善。在源頭治理控風險方面,該區加大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在安全生產領域的推廣應用。在過程閉環降風險方面,該區實行高危企業分類分級監管,繪制紅色、橙色企業風險地圖,確定紅色企業27家、橙色企業584家,落實“一企一策”精準管控措施。在執法監督治風險方面,該區穩步推進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大力實施“精準執法+優質服務”,全面推行“三位一體”執法模式,保持打擊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安全發展保障體系不斷落實。該區應急管理局近年來加大人員、資金投入;大力推進共建共治共享,切實發揮保險機構參與風險評估管控和事故預防功能,在高危行業領域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已覆蓋企業300家、涉及6527人。同時,該區持續加強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發揮中介機構和專家的技術支撐作用,實施“安全保健醫生”制度,并建立企業“吹哨人”內部舉報制度。
應急救援管理體系不斷優化。該區與海安市共同構建跨區域應急聯動合作機制,將全區13個鎮街(園區)劃分為三個應急聯動片區,該區應急管理局與區人武部構建軍地融合應急聯動保障機制,應急救援基礎進一步夯實。
良好的法治環境是平安姜堰建設的堅強后盾。十年來,姜堰區依法治區、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姜堰、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推動法治姜堰建設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今后一個時期,姜堰區將圍繞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法治姜堰、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的核心目標,進一步明晰方向、創新方法、建樹品牌、提升質效,為譜寫“康養名城”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提供堅強保障。
記者:陳小康
編輯:徐濤
責編:趙倩倩
審核:吳軍
- 出行|關于22路、23路線路走向調整的通告2022-10-10
- 關注|我市發布四項地方標準2022-10-10
- 天氣|晝夜溫差加大 市民注意防寒保暖2022-10-10
- 安全|全市應急管理系統優化營商環境百日攻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2022-10-10
- 民生|我市開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11月底改造完成67個2022-10-10
- 關注|養老機構怎么選?官方推出小程序~202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