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數字化管理破解養老難題 “泰州經驗”獲人社部推介
步入老齡化社會,讓老年人老有所養、安享晚年是全社會的共同愿望。然而,面對信息化、數字化潮流,連智能手機都不能熟練使用的老人該如何享受現代生活?近日,在人社部推薦下,《中國社會保障》雜志介紹了我市數字化方便老年人生活的經驗做法,把養老服務“泰州經驗”推向全國。
數據跑路破解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困局
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是從制度上保障社?;鸢踩腿w參保人員合法權益的重要措施。但退休人員對每年都要“證明自己活著”的做法頗有微詞,傳統的現場集中認證方式被貼上了“不人性化、不便利”的標簽。
2018年,我市率先實現刷臉認證和指靜脈認證全覆蓋。
2021年,以全省人社一體化信息平臺上線為契機,我市打破傳統的“被動式、靜態式、集中式”資格認證模式,構建起以信息比對為主、遠程認證服務與社會化服務相結合的社保資格認證模式。
今年,市人社局利用信息共享平臺,對全市47.72萬名領取養老保險的企業退休人員全部實施數據比對認證,結束了以往集中“現場認證”的模式。下一步,人社部門將擴大這一模式適用范圍,實現領取社保待遇人員“免申即享”全覆蓋。
市人社局退休人員服務中心主任鄭素琴介紹,市人社部門研究制定了35種數據比對應用規則,推進與公安、民政、衛健等部門建立信息交換機制,實現了無感認證。為彌補數據到不了的“最后一米”,對高齡鰥寡、重病臥床及異地居住等特殊群體,人社部門組織基層平臺志愿者“兜底”,通過郵寄認證宣傳彩頁、發送提醒認證短信、電話指導操作流程等遠程服務,解決居住省外、境外退休人員的認證問題。到停發待遇前一個月,志愿者們再一個個打電話或上門確認。
對無法確認生存狀況的退休人員,市人社部門建成大數據比對分析模型,通過整合個人軌跡信息,提取行為特征,開展智能識別畫像,分析評估健康狀況,精準鎖定高危可疑人群,將欺詐冒領風險控制關口前移。到目前為止,我市未發生一起因認證造成的違法違規案件和重大社會影響事件。
數字化管理確保培訓服務不流于形式
市民董深洋從企業退休后,就在退休人員書法培訓班報了名。課程一結束,他給人社部門送來一份感謝信?!澳赀^花甲的老人,重返既熟悉又陌生的課堂,百感交集,仿佛回到既遙遠又親切的學生時代。”董深洋說,之后他又加入了圍棋班,感覺退休后的生活充滿了幸福感。
自2014年起,市人社系統組織實施“老有所學三萬計劃”,即利用三年左右時間,免費培訓退休人員不少于3萬名。今年第四輪培訓剛剛啟動,累計培訓人次將超20萬。培訓內容也越來越豐富,既有技能類,包括家政服務、育嬰師等,也有興趣類,比如養生保健、器樂書畫等,更有針對老年人特點訂制的智能手機應用、健康體檢手機預約、防范非法集資宣傳等方面的課程。
大規模的培訓,如何才能不流于形式,真正讓老年人滿意?市人社局首先發揮政府與市場雙重機制的作用,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社會力量為老年人提供有針對性、專業化的公益性服務。同時建立項目督查檔案,實現退休人員免費培訓項目一班一檔,其他服務項目一案一檔,開發“退休人員培訓登記”“退休人員培訓補貼查詢”等信息管理系統,確保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同步永久保存。
“正是數字化管理,讓很多漏洞無所遁形,讓培訓更有實效?!编嵥厍俳榻B,之前工作中他們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數據造假,同一個老人反復上同一個培訓班,實際該退休人員只上過一次培訓,其個人信息卻被多次提交。實現數字化管理后,這類問題隨時能被發現。一旦發現問題,相關項目立即叫停,項目承接方將被列入失信名單。
此外,培訓班老師講得究竟如何,老人上課實際效果怎樣?這些關乎體驗感、獲得感的動態跟蹤也會被記錄在案。市人社部門引入第三方監督工作機制,參與培訓班效果監督?!八麄冸S時會對上課情況進行檢查?!编嵥厍僬f,培訓費用按照第三方出具的監督檢查報告核算后進行撥付,一方面強化資金管理,另一方面讓服務更為高效。培訓不再是“一錘子”買賣,不單要包教,更要包會。“比如之前推出的智能手機課程,承包該課程的天元藝術培訓中心聯合中國電信推出了課外咨詢服務,老人有不懂的,隨時可以找就近電信手機門店學習?!?/p>
來源:泰州晚報
編輯:錢宇璇
責編:闞月萍
審核:戚翔 聞棟
- 提醒|就在明晚,油價有變!2023-03-16
- 警惕|燃氣公司上門安裝燃氣報警器?可能是騙局!2023-03-16
- 擴散|市民撿到國外包裹 請失主速來認領2023-03-16
- 聚焦|朱立凡專題調研農業農村工作2023-03-16
- 聚焦|江蘇衛視報道泰州:打造幸福安康“祥泰之州”2023-03-16
- 公示|泰州這些個人和集體上榜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