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姜堰馮莊村:建設漁業產業園 豐富發展新業態
姜堰區溱潼鎮馮莊村曾經是以漁業為主的傳統村落,近年來依托現代漁業產業園建設,走上了一條契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小漁村搖身一變成了遠近聞名的五彩鄉村。
一大早,馮莊村的各個蟹塘開始忙著收獲一籠籠籪蟹。這些籪蟹約莫四五兩重,將被打包發往周邊農貿市場,成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養殖戶王永寬說:“每天出塘量在500斤左右,這得益于我們馮莊漁業產業園的打造,這里不僅水好、環境好、基礎完善,還提高了我們籪蟹的知名度。”
馮莊村是溱潼古鎮的南大門,溱湖大道、啟揚高速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2021年,馮莊村建起了現代漁業產業園。產業園建有標準化養殖水面1900多畝,稻田綜合種養面積300多畝,工程化循環養殖水面100畝。養殖塘口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后,不少養殖大戶前來應標,畝均租金從原來300到900元上漲到1800元,村民的土地流轉費也漲到每畝1000元。
養殖戶夏柏軍告訴記者:“做了柏油路,綠化啊,還有污水處理啊,都搞得非常好,對我們養殖戶來說也是一個優質的條件,租金多了一點,我們也心甘情愿的。”
如今,馮莊的水產養殖業蒸蒸日上。但是靠產業園的租金,村集體經濟很難實現質的提升。經過研究,村兩委決定大力發展生態漁業養殖,變“散而多”為“大而精”,實施“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籪蟹馮莊農業旅游有限公司+種養大戶”發展模式,100多名水產養殖戶積極響應,以資產、資金、技術等方式入股。同時,配套建成溱湖籪蟹批發市場,組建里下河農副產品產業化聯合體,本村村民、周邊商戶現在每年銷售額達6000萬元。
近年來,馮莊村又把發展重心向農旅融合方向轉移,利用毗鄰溱湖大道的區位優勢,開發研學項目,推動農文旅融合,漁史文化館、祥泰家庭共同成長基地、群源研學實踐旅游基地等四個農旅融合項目相繼建成,豐富了全村的產業發展業態。
農旅融合、三業發展,促進了馮莊村的蛻變,鼓起了村集體、種養大戶和村民的“口袋”。2022年,馮莊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近140萬元,比上年翻了一番,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9萬元,同比增長了44.4%。村里的現代漁業產業園還成功入選全國農村創業園區(基地)目錄,每年直接帶動村集體收益40多萬元。
江蘇省財政廳駐馮莊村第一書記陳長軍表示:“馮莊將堅持做強傳統養殖產業,深入推進農旅融合產業發展,做好各類資源的整合,通過盤活存量,持續招引社會資本和專業團隊,集聚人氣,打響品牌,力爭今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150萬元,3年內跨過200萬元大關。”
記者:呂陽(姜堰臺)
編輯:趙采薇
責編:岑丹
審核:戚翔 聞棟
- 提醒|@泰州人,大霧黃色預警!2024-01-08
- 最新|全國鐵路1月10日起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2024-01-08
- 通報|24款APP、SDK違規!速度自查!2024-01-08
- 重磅|正式獲批上市!2024-01-08
- 通知|泰州此處緊急停水!2024-01-08
- 主播悅讀?緬懷周總理|沈安娜的珍貴記憶202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