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探訪紅色地標:興化市周莊鎮東滸村
興化市周莊鎮東滸村由原胡官村與東滸村合并而成,自古崇文尚教,是一座帶有古樸風韻的村落。東滸村水網縱橫、河流眾多,是里下河地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誕生地,紅色血脈源遠流長。今天的《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探訪紅色地標》系列,帶您走進紅色東滸。
東滸村有著濃厚的紅色歷史底蘊。抗戰初期,就讀于南京曉莊師范的東滸垛青年盛堅夫,隨老師陶行知去上海宣傳抗日救國并加入救亡組織。1937年后,盛堅夫受上海地下黨組織派遣,回蘇中開展抗日宣傳工作。1938年,黨組織在泰縣秘密開展工作,盛堅夫任泰縣文化界抗戰工作團下河分團負責人,當年初冬,盛堅夫等人在東滸垛舉辦冬防講學會,進行抗戰宣傳和游擊戰戰術培訓。
1939年春節前,盛堅夫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戰初期興化縣較早的黨員之一,負責里下河地區武裝。他在負責武裝工作的同時,回東滸垛秘密發展黨員,首先在東滸垛成立黨支部,為水鄉革命斗爭點燃了紅色火焰,也為這個古老的村落增添了一層紅色底氣。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艱苦的環境下,里下河地區農村第一個黨支部在東滸村誕生了。從此,這里便成了里下河百姓向往的紅色搖籃,成了愛國志士的聚集地,也成了共產黨人的紅色根據地。為了控制偽頑政權,東滸垛黨支部派出地下黨員盛必成、倪立中等人擔任偽保長,打入敵人內部。1943年,蘇中區黨委先后派周柏林、儲江到東滸垛,建立二地委和三地委的秘密交通站,東滸垛黨支部擔任接送有特殊任務的人員、轉送緊急文件等任務,為蘇中地區的革命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
在盛堅夫影響下,一群有志于救國圖存的熱血青年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到1944年10月抗日戰爭全面反攻階段,東滸垛黨支部已擁有22名黨員,是里下河地區黨員最多、力量最強的黨支部。
如今,為保護傳承紅色資源,東滸村將原本空置的舊址重新修葺,并在舊址斜對面新建農村第一個黨支部紀念館,展陳當年東滸垛黨支部共產黨員掛像、老一輩革命同志生平事跡、新時代東滸村黨建工作等內容。
延續紅色革命火種,現在東滸村黨總支黨員人數達146人,黨小組12個,下轄三個支部。東滸村堅持黨建引領、強村富民,通過推動羅氐沼蝦繁育基地,結合紅色文化助力味稻小鎮建設等途徑,打造一批生態優良、優質高效的特色產業,給村民帶來更多就業機會,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的活力。
興化市周莊鎮東滸村黨總支書記湯小祥:“里下河地區有獨特的水鄉資源,當年黨支部帶領群眾艱苦奮斗的闖勁,今天依然能用在產業升級上。通過紅色文化帶動水稻、羅氏蝦繁育等綠色產業,形成‘紅色鑄魂、綠色筑基、產業增效’的發展模式。2025年,我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將突破130萬元。”
山河為證,歲月為名。在東滸村,每條小巷都曾留下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身影,他們披荊斬棘、前赴后繼。革命火種薪火相傳,紅色血脈永續流淌,一代代人把紅色遺產作為創新創業的思想瑰寶,努力將東滸村打造成富饒文明美麗的新農村,吸引更多人走進東滸、感悟東滸,領略新時代鄉村發展新氣象。
興化市周莊鎮東滸村黨總支書記湯小祥:“當年黨支部能贏得群眾信任,靠的是清正廉潔、務實擔當。現在,我們要把‘里下河第一個農村黨支部’的精神傳承下去,要接過老一輩的接力棒,用實干把村莊建設得更富裕、更美麗、更和諧。”
記者:徐小仲 朱樓(興化臺)
編輯:陳歡
責編:悅鳴
審核:戈俊巍
- 時政|市委常委會會議暨市委季度工作會議召開2025-08-09
- 速看|剛剛,泰州啟動IV級應急響應2025-08-09
- 關注|泰州海軍艦艇文化園開啟“夜模式” 打造水兵母親城文化地2025-08-09
- 姜堰|人防+技防 夏季可防性警情同比下降近一成2025-08-09
- 關注|上海明確:公考年齡放寬!2025-08-09
- 關注|微信是否會開通“已讀功能”?官方回應來了2025-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