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重大調整!事關個人存取款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該征求意見稿已于8月4日起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截止日期為9月3日。
中國人民銀行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征求意見稿
這份新規中最引人注目的變化是:取消了2022年版監管規則中關于個人辦理單筆5萬元以上現金存取業務需“了解并登記資金來源或用途”的硬性要求。
此外,在為客戶提供現金匯款、實物貴金屬買賣等一次性交易金額業務超過5萬元的,金融機構仍需開展盡職調查,并登記客戶身份基本信息,留存客戶有效身份證件或者其他身份證明文件的復印件或者影印件。
《征求意見稿》第九條
據報道,2022年,針對自然人客戶單筆存取5萬元以上現金的反洗錢監管規則,曾引發廣泛社會爭議。
2022年1月,三部門曾發布《金融機構客戶盡職調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令〔2022〕第1號)。該辦法第十條曾明確規定: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為自然人客戶辦理人民幣單筆5萬元以上現金存取時,“應當識別并核實客戶身份,了解并登記資金的來源或者用途。”
這一規定在當時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個人存取現金超5萬元需登記資金來源或用途”迅速登上熱搜。公眾意見呈現分歧:部分聲音認為此舉增加了業務辦理的繁瑣性,甚至擔憂可能侵犯個人隱私;而支持者則認為這是打擊洗錢犯罪、維護金融安全的必要手段。
央行相關部門負責人當時回應稱,統計數據顯示超過5萬元的現金存取業務僅占全部現金存取業務的2%左右,因此該規定對絕大多數客戶影響有限,且不會降低業務便利性。然而,該辦法原定于2022年3月1日實施,但在當年2月21日,三部門發布公告,宣布“因技術原因”暫緩實施,相關業務按原規定辦理。
據報道,金融機構在《管理辦法》要求下,遵循“了解你的客戶”的原則,識別并采取合理措施核實客戶及其受益所有人身份,根據客戶特征和交易活動的性質、風險狀況,采取相應的盡職調查措施。
未來如何在“落實反洗錢盡職調查要求”與客戶體驗、客戶隱私之間實現平衡,成為金融機構面臨的挑戰。
融孚反洗錢與支付監管法律研究業務研究委員會主任金鵬認為,銀行需在“合規底線”與 “體驗溫度” 間找到動態支點——通過技術替代人工提升效率,精準分級減少無效打擾,透明溝通消除隱私焦慮,最終實現“反洗錢合規不打折,客戶體驗不降級,隱私保護不松懈”的三重目標。
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大灣區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曾圣鈞指出,銀行平衡反洗錢盡職調查與客戶體驗、隱私保護可循以下路徑:一是優化流程提升客戶體驗,落實分層管理策略。比如對低風險客戶簡化流程,對高風險客戶強化調查,避免 “一刀切” 影響多數用戶體驗。二是更多應用數字化工具替代人工環節,如開發手機銀行 “信息更新” 模塊,支持客戶在線上傳證明文件并實時反饋核驗結果,減少線下排隊時間。三是嚴格保護客戶隱私,遵循最小必要原則,僅收集與業務相關的信息。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錢宇璇
責編:陳丹丹
審核:戈俊巍
- 天氣|里下河地區洪水藍色預警!2025-08-11
- 泰州廣播電視臺關于2025年資深新聞工作者榮譽證書證章申報人員名2025-08-11
- 注意|通報!趕緊卸載!2025-08-11
- 時政|姜冬冬專題調研“十五五”水利發展規劃編制工作2025-08-10
- 時政|“十五五”泰州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編制工作調研座談2025-08-10
- 聚焦|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會議側記:煥發新氣象 展現新作為202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