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歷史的真實溫度,海峽兩岸青年文化月臺灣師生團行走南京
19日上午,臺灣師生團帶著滿滿的興奮前往中山陵景區參觀,位于紫金山南麓鐘山風景名勝區內的中山陵景區背擁青嶂,東毗靈谷寺,西鄰明孝陵,整個建筑群依山勢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這里每年吸引著500多萬中外游客觀光攬勝,先后獲得“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等稱號。師生們順著景區線路依次參觀了博愛坊、陵門、祭堂和墓室等主要建筑,導游詳細地講解了中山陵興建前后的故事及這里曾經的歷史風云變幻,師生團們看著眼前中山陵莊嚴的建筑,緬懷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緊接著大家還前往了明孝陵博物館,這里是關于明太祖朱元璋、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和南京明文化的專題展館。
下午,臺灣師生團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紀念館工作人員首先為大家整體介紹了紀念館的基本情況和歷史背景,緊接著臺灣師生團進入館內參觀,一進入展廳,莊嚴肅穆的氛圍讓師生們屏氣凝神,這一天紀念館中參觀者眾多,但偌大的紀念館中只能聽到大家的腳步聲,在史料陳列廳,大家仔細的觀看著南京大屠殺的照片、錄像、資料和實物,在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照片墻前,臺灣師生團了解到每當有一位登記在冊的幸存者離世,就會熄滅一盞燈,他們看著照片墻上僅剩的二十幾盞燈,面色凝重。從紀念館中出來,不少師生的心情還久久不能平復,“我以前有了解過一些關于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今天來到紀念館參觀后感覺心情非常沉重,看到那些照片、影像,心里很難過。”來自臺灣的高二學生蘇宥偉表示,李自健創作巨幅油畫《屠·生·佛——南京大屠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畫面非常有沖擊力,我深受震撼。”高二學生梅蕓瑄也分享了她參觀后的感受:“我沒有親身經歷過這段歷史,但是參觀了紀念館后有很強的情感共鳴,特別是看到關于南京大屠殺百人斬競賽的內容,這樣的殘酷的暴行實在是太可怕了?!?/p>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曾遭遇戰火無情蹂躪,也曾是六朝金粉浸潤的繁華帝都,是秦淮畫舫搖曳出的詩意長卷,更是中華文明史上濃墨重彩的璀璨坐標。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出來后,臺灣師生團們走進南京云錦博物館,踏入云錦的絢爛世界,那里不僅有絲線交織的華美,更有一座城市在磨難中不曾熄滅的文明火種。
為臺灣師生團們講解南京云錦文化歷史的何老師是一名懷抱著對文博事業的熱情從臺灣來到南京工作的青年,“中國有三大名錦,宋錦配色淡雅和諧,有宋代文人雅士的風度,蜀錦色彩明快紋樣豐富,有濃郁的巴蜀地方特色,而南京云錦像云彩一般美麗,而且只有南京生產,所以叫南京云錦,在古代只有達官顯貴才能穿得起。”伴隨著何老師的講解,臺灣師生團的成員們很快沉浸其中,展柜中閃閃發光的云錦牢牢的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從紋樣設計到挑花結本再到準備奢華的絲線原料,每一步都讓人大開眼界,何老師還為大家講解了大花樓木織機的運作原理,“哇,真的好復雜,能搞得清楚真是太強了?!庇谐蓡T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更令大家移不開眼的還當屬南京云錦博物館中正在織造云錦的工匠們,兩人一組在高大的大花樓木織機上緊密協作,當聽到何老師說兩位工匠一天只能織出五六寸的云錦時,大家發出了一片“哇”聲。
“我好佩服這些做云錦的工匠,能堅持做這件事情真的很不容易。在看了云錦的實物后感覺這個的確是獨一無二的藝術珍品,這樣的手藝應該傳承?!眮碜耘_灣的高一學生周妤亭表示,另一位來自臺灣的高一學生陳羿庭對云錦織造工藝印象深刻,“在實際參觀后我感覺我以前對云錦的了解還是太膚淺了,在我們面前的一塊漂亮的云錦背后是許許多多工匠的付出,云錦織造的這么多工序每一步都依靠師傅們的經驗和手感,太強了?!?/p>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 江蘇徐州:一座“會客廳”,如何激活城市發展新動能?2025-07-20
- 跟著“蘇超”游無錫,把體育“流量”轉為文旅“留量”2025-07-20
- 江蘇南京:開啟“科技副本”,沉浸式體驗“一路通關”2025-07-20
- 江蘇蘇州:省重大、市重點項目超序時進度推進 新開工項目開工率2025-07-20
- 10萬人冒雨共赴草原之約!“國家的孩子”尋親催淚草原那達慕全場2025-07-20
- 讀城|City Walk 升級City Drive!南京六朝文脈開進現實2025-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