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超”遇見“村界杯”,看“草根”足球如何成為沛縣鄉村振興新樣本
當“蘇超”的熱浪席卷全國,徐州隊在賽場縱橫馳騁,萌發于沛縣的“村界杯”,也正以另一種姿態詮釋足球的魅力與熱情。
和城市足球聯賽不同,“村界杯”沒有門檻,下至9歲孩童、上至六旬老人,只要你愿意,均可上場一秀球技;沒有專業球場,卻有十里八村扶老攜幼、萬人空巷般的觀賽熱情;不用購票即可觀賽,卻帶動了當地文旅消費大幅增長,吸引了更多游客奔赴沛縣,見證鄉村振興與鄉風文明。
從田野中走來、更加“草根”的“村界杯”,正以鄉土自帶的純樸與率直、足球應有的力量與純粹、出乎意料的外溢賦能,與“蘇超”熱烈相擁、共赴美好。
踢“布蛋”踢出的草根足球:根植鄉土的足球文化
今年春節期間,沛縣鹿樓鎮七堡、八堡村的“村界杯”農民足球邀請賽吸引了全國90支球隊、2600余名運動員參賽,單日觀眾突破3萬人次,讓沛縣鹿樓鎮這片“農民”的球場再次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
踢足球的傳統在沛縣鹿樓鎮七堡、八堡村已綿延近百年,早已融入當地村民的文化生活之中。
年逾七旬的退休教師翟居義回憶:“早年沒足球,就用布纏成‘布蛋’踢。”早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這兒的村民就喜歡踢足球,還在全國第二屆農民足球邀請賽中代表江蘇省獲得第六名。
“村界杯”發起人之一、沛縣安國鎮中心小學體育老師石明松從小就愛踢球:“那時候條件不好,我們在樹上掛一個廢舊自行車輪胎,踢進輪胎圈里就算進一球。”這份源于生活的創造力,成為“村界杯”最初的靈魂。
2019年,一座相對標準的足球場在八堡村建成,此后參與足球運動的村民越來越多,石明松開始計劃組織大家踢球賽。2021年春節,石明松組織起最初的“混搭隊”:“沒有正式隊伍,就隨便拉人上場,老少同臺,甚至有人光腳踢。技術雖糙,但充滿熱情,進球了喝彩聲也一樣響徹球場!”原定五天的比賽,因初六仍有隊伍加入,踢到初七才結束,自此,這場由村民自發組織、村民唱主角的賽事,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村界杯”。
此后,“村界杯”的熱度逐年升級。2022年,參賽隊伍更趨專業,沛縣老年隊與徐州老年隊的對決,觀眾圍得里三層外三層;2023年,前“國腳”助陣,讓賽事熱度沖破零下8攝氏度的寒冷,村民們自帶馬扎、保溫杯,甚至驅車數十公里前來觀戰;2024年、2025年,賽事規模持續擴大,參賽隊伍和觀賽人次不斷刷新紀錄。如今,周末看球賽已成為當地村民的日常,“與民同樂”成為沛縣“村界杯”不變的底色。
深厚的土壤也孕育了足球教育的碩果。20世紀70年代,翟居義將科學訓練帶回八堡中學,創下“一個省隊年齡組15人,3人來自同一鄉村中學”的“江蘇首例”。如今,沛縣青少年足球競賽體系日益完善。
連續舉辦9屆的“縣長杯”青少年足球賽,覆蓋小學到高中,每年吸引40多支隊伍、700名學生參賽,通過“班級—校級—縣級”三級聯賽體系,深化“教會、勤練、常賽”的校園足球理念,為優秀苗子搭建完備的成長平臺。當下火熱的“蘇超”賽場上,就活躍著5名沛縣籍球員,正是這片足球沃土培育的果實。
逐步升級的賽事平臺:鄉土賽事的創新與蛻變
71歲的大屯街道居民唐明喜,是“村界杯”的忠實球迷。在他的手機里有個球迷群,只要有比賽就會有通知,只要沒事,他一定會到球場看球:“以前看球,站著擠著,塵土飛揚;現在好了,有座位,有燈,晚上也能看,還能跟天南地北的球迷一塊兒聊球,‘村界杯’真成了咱沛縣的金字招牌!”他的話語,道出了萬千村民和游客對硬件升級最直接的感受。
“村界杯”從自娛自樂的村民活動,蛻變為享譽全國的鄉村體育品牌,離不開沛縣各級政府的精準發力與資源投入。
基礎設施升級是蛻變的關鍵。2019年,在省體育局支持下,沛縣利用村內采煤塌陷地建成首個標準足球場,終結了村民在打麥場踢球的歷史。2024年,當地政府進一步修整場地、新建看臺和運動員休息室,拓寬道路,建設可容納千余輛車的停車場,還專門為夜場設置了高亮度投光燈,球場四角各一組,使八堡村足球場成為“全中國唯一有燈光的農村專業十一人制標準足球場”。
賽事組織模式的創新是“村界杯”保持活力的保障。2023年4月,七堡八堡村足球協會正式成立,確立了“村協組織、全民參與、社會贊助、政府支持”的運作模式。縣足協負責專業裁判招募與賽程編排,村協會則扎根基層,負責場地維護、后勤保障與活動執行,分工協作,高效運轉。
“村界杯”扎根鄉村本色,圍繞農民辦賽,逐漸構建起全民參與的賽事平臺。沛縣創新“體育+”模式,通過1個核心IP和N個配套場景的“1+N”活動矩陣建設,讓2025年沛縣“村界杯”賽事規模創歷史新高,成為江蘇省唯一入選國家“春節假期戶外運動精品線路”的項目。賽事配套文創市集、美食街、農特產品展銷帶及旅游專線,編織了一條完整的文旅消費鏈條,讓“看球賽”升級為沉浸式的“鄉村嘉年華”。
賦能經濟煥發活力:鄉村振興的嶄新樣本
當足球遇見鄉土,“村界杯”迸發出的經濟能量與文化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動能。
沛縣“村界杯”自舉辦以來,不僅豐富了鄉村文化、帶動了鄉村旅游,還發展了鄉村經濟、促進了鄉村振興,成為沛縣文體活動的標志性IP,入選全國首批群眾“三大球”精品賽事案例。
文旅消費被強勁拉動。2025年春節“村界杯”比賽期間,沛縣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長14.5%,重點酒店營業額提升45%,小吃等攤位每天都能收入3000元以上,飯店每天收入在一萬元以上,沛縣冷面和燒烤等當地特色美食每天早早就賣脫銷。另外,還有不少人順路買下村里的蘋果、金蟬等農產品,網上預訂的農產品比之前翻了10多倍,村民獲得實打實的收益。
沛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王志永表示:“近年來,‘村界杯’賽事吸引全國各地的球隊和游客來沛縣,品嘗地道沛縣風味,感受濃厚的漢文化魅力,實現‘足球搭臺,文旅唱戲’的深度融合,不僅帶動了更多的文旅消費,也進一步推動了沛縣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
在沛縣,“村界杯”的能量遠不止于經濟,社會效益同樣顯著。
“以前農村娛樂少,方式單一,足球賽不僅讓村民鍛煉了身體,更和諧了鄰里關系。”說起“村界杯”活動開展以來的鄉村民風變化,鹿樓鎮八堡村黨支部書記劉健頗有感觸。
如今,健康生活方式在這里深入人心,鹿樓鎮現有百歲老人11位、90歲以上老人386位,為全民健康作出生動詮釋。
更可貴的是,七堡、八堡村多年來保持著治安刑事案件零發生的紀錄,鄉風文明蔚然成風。賽場內外,村民自覺讓路、讓座給外地觀眾,賽后自發清理垃圾,數千人齊唱國歌的震撼場景,都見證著體育精神浸潤下的文明鄉風。
硬件提升與模式推廣在全縣鋪開,沛縣的足球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截至2025年年底,沛縣建成各類足球場103個,其中社會足球場33個;依托鄉鎮文體中心實現足球場鄉鎮全覆蓋,每鎮至少1個多功能場或籠式足球場;90%以上中小學配備足球場。
同時,沛縣還在持續探索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足球民間賽事運行機制,將“村界杯”賽事向全省乃至全國推廣。由省體育局支持、省足協指導、沛縣人民政府主辦的江蘇省鄉鎮足球聯賽(沛縣站)暨春節期間“村界杯”選拔賽,計劃于8月中下旬在鹿樓鎮八堡足球場舉辦,目前正在火熱籌備中,屆時又將吸引全省乃至周邊多個省份的球隊來到沛縣。
當“蘇超”展示著城市足球聯賽的速度與激情,沛縣的“村界杯”則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書寫著足球最本真、最動人的篇章。當“蘇超”遇見“村界杯”,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中國足球的多姿多彩,更是一個村莊因體育而興、因文化而盛的鄉村振興的“沛縣樣本”。
- 泰州:借力“蘇超” 踢出城市宣傳“世界波”2025-08-04
- 首善之城!海陵救人善舉火上央視!2025-08-04
- 讓好服務對接真需求、好產品找到快車道 “企航CMC”下午茶活動贏2025-08-04
- 透過兩場直播,看泰州打造“泰周到 益企來”法治生態2025-08-04
- 連云港!我們真的來了!2025-08-04
- 激烈、歡呼!今夜的泰興……2025-08-04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