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糧熟了4|“生態防蟲”“六面控溫”“千里眼”齊上陣!江蘇綠色儲糧有“高招”
“以蟲治蟲”生態防蟲技術、六面主動控溫技術、“云圖”糧情監測系統……“大國糧倉”科技感滿滿!7月21日,記者來到張家港市糧食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沙洲中心庫,探訪豐收夏糧如何顆粒歸倉,近距離感受深藏于糧倉中的高科技。在這里,綠色儲糧技術、糧情智能監測預警等技術已經集成應用,它們各顯神通,在高溫“烤”驗下,實現安全儲糧、智慧儲糧。
低溫糧倉
“保鮮”有術:糧倉靠“它們”,防蟲又防霉
上午10點,記者走進2號倉,頓時從酷暑高溫轉換為冷風習習,室外33℃,倉內才13℃。“夏季外界高溫會通過倉壁屋頂傳導至倉內,和糧堆產生冷熱交換,導致倉壁處糧溫逐漸升高,從而形成糧堆‘熱皮冷芯’現象,造成糧食生蟲、霉變。現在,2號倉采用的‘六面主動控溫技術’,可成功實現整倉糧食溫度控制在15℃以下的低溫保管。”張家港市糧食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倉儲部部長張帥豪介紹,害蟲在15℃以下的低溫環境下,就會進入滯育或死亡狀態。
記者看到,糧面上有序分布著許多藍燈。“這些是埋設在糧堆里的儲糧害蟲誘捕器,它們利用害蟲對特殊波長的趨光性、鉆孔性、趨氧性等特性,對蟲子進行精準靶向誘捕。”張帥豪說,倉內的儲糧害蟲預警系統也在大展身手,能穩定、有效地檢測點位上的害蟲數量和種類,第一時間傳到后臺,供工作人員決策參考,讓保管員可以及時發現蟲情。此外,溫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檢測傳感器,可提供更多分析數據,及時預警糧食霉變發生情況,使保管員及時發現,防患于未然。
儲糧害蟲誘捕器
目前儲存稻谷的6號倉也很特別。一群“蟲蟲特攻隊”身處其中,正執行任務。這種名叫馬六甲肉食螨的小家伙,別看僅有針尖大小,卻是糧庫害蟲的“克星”。馬六甲肉食螨和普通肉食螨,是人工培育的“捕食性益蟲”,在無菌環境下生長,它們不取食糧食,而是以玉米象、谷蠹、銹赤扁谷盜等儲糧害蟲和蟲卵為食。等害蟲數量減少后,益蟲也會因失去食物來源而自然消亡,不會形成新的生態威脅。最終,糧食經過篩除和沖洗兩道工序,益蟲也被清除干凈。
“害蟲和霉菌對儲糧危害極大,因此無公害防蟲防霉技術是綠色儲糧的重要研發方向。與傳統的化學藥劑熏蒸殺蟲相比,益螨防治儲糧害蟲技術利用生態因子抑制儲糧害蟲,對生態環境友好,是一類綠色新型防治技術,而且解決了高抗性害蟲防控難的問題,具有顯著的可持續發展的特性。”張帥豪介紹,通過一年多的實倉測試,儲糧周期內無蟲害、無霉變、無熏蒸,真正實現儲糧“綠色化”和“無害化”。今年春季開始,多個糧倉內再次投放優勢益螨,保護小麥和稻谷。
捕食螨正在消滅蟲卵
“輕松”管理:儲糧有了“千里眼”“透視眼”
糧食是有溫度、會呼吸的生命機體。對于處于盛夏時節的糧庫來說,保管員不僅要時刻關注糧食的溫度、濕度變化,還要警惕害蟲。如果靠雙腿行走,看完糧庫可能得一個多小時,而現在輕松多了,交給“庫區漫游”,很快就能完成任務。
糧堆有6米高,怎樣了解糧堆內部的情況?“你看大屏幕,目前溫度濕度都正常。”11點,工作人員通過糧食數智融合服務平臺,進行日常的線上巡查。庫區漫游、在線巡庫、糧情云圖和蟲害預警等幾個板塊,組成了數智融合服務平臺的核心功能。遍布糧庫的高清智能攝像頭和傳感器,精準服務于每個糧倉。每個糧倉儲存的糧食品種、收儲時間、庫存數量、糧情監測等情況一目了然。點擊2號倉,屏幕上清楚地顯示著每個監測點位的倉溫、倉濕、存糧水分等詳細數據。
“每個糧堆下方平均放置200多個傳感器,相當于糧食儲備監管有了‘千里眼’和‘透視眼’。保管員可以在平臺或手機上隨時查看糧倉糧情。”沙洲中心庫主任楊衛文介紹,糧情監測最重要的就是溫度和濕度。生蟲、霉變、結露……很多糧食異變的情況都能通過異常的溫濕數值反映出來,及時預警。保管員會對異常點進行糧食取樣檢驗查找原因,同時也能根據每層糧食的溫濕變化及時采取措施。以前工作人員要經常去糧庫進行人工監測,現在依托“云圖”糧情監測系統,他們只需一臺電腦、一個屏幕,就能輕松掌握10萬噸儲糧的全部情況。
糧食數智融合服務平臺
綠色儲糧技術的不斷更新,使沙洲中心庫成為糧食的“放心房”。例如,糧食入庫時,施藥機器人會根據預設程序,在糧堆表層自動施放生物源儲糧防護劑,有效防治儲糧害蟲。“糧堆智能通風系統”也是沙洲庫的專利技術之一,能夠實現糧庫的遠程定點降溫通風。
張家港市糧食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方治介紹,近年來,公司與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開展的“綠色儲糧技術集成應用示范”,有效延緩稻谷的品質變化,保持大米的優良口感。公司稻谷在拍賣市場上備受青睞,網拍成交率也高于其他糧食購銷企業,已連續3年創下江蘇省同類稻谷網上拍賣的最高價紀錄,科技儲糧也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昇
- 蘇超常規賽進度過半,“水韻江蘇”不語只是一味“端茶倒水”2025-07-23
- 【“蘇超”里的江蘇制造】潮玩文創:緊跟時尚需求 以文化+創意擁2025-07-23
- 文化中國行 | 長江寶藏:原始瓷——長江流域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2025-07-23
- 【人民的力量】十六:兩名青年誓死守護南京大屠殺鐵證,電影《南2025-07-23
- “數”法護航 “據”力共贏 《江蘇省數據條例》系列報道 ④| 常2025-07-23
- 【年中數字看江蘇】1200億!上半年江蘇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創歷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