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高中生足球比賽為什么能吸引28018名現場觀眾?
8月6日晚,蘇州市體育中心,2025“省長杯”江蘇省青少年校園足球聯(lián)賽高中男子組冠亞軍決賽(第二回合)在蘇州市體育中心舉行,這是一項學生賽事,也是一場社會廣泛關注、全民熱情參與的青春盛會。
28018名觀眾見證青春對決
當晚的比賽由蘇州吳縣中學對陣南通海安博文高級中學,兩支隊伍在去年就曾會師決賽,實力相當,頗具看點。最終,吳縣中學以總比分5:3戰(zhàn)勝對手,成功衛(wèi)冕。現場,省長許昆林為獲獎隊伍頒獎,省委副書記、蘇州市委書記劉小濤也來到現場觀賽,為少年們加油助威。據統(tǒng)計,現場2萬多名觀眾大多是自主購票前往觀戰(zhàn)。陣陣加油聲中,這場校園對決打出了“職業(yè)級”的比賽氛圍,也展現出江蘇校園足球的影響力。
“蘇超”升溫 “蘇小超”接棒
本屆“省長杯”高中男子組總決賽,某種程度上也是“蘇超”熱度的自然延續(xù)。自“蘇超”聯(lián)賽開賽以來,話題不斷、熱搜頻上,即便進入短暫歇賽期,球迷的熱情也未降溫。吳縣中學與海安博文高中的巔峰對決,順勢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值得注意的是,“蘇超”516名注冊球員中,有275人來自教育系統(tǒng),占比超過五成,其中就包括來自這兩所決賽學校的代表性球員。吳縣中學為蘇州隊輸送了陳開忠、寇程、陸子皓、趙文錦、郭昊、左駿杰6名球員,如今這6位“蘇超”小將悉數回歸校園賽場,再披戰(zhàn)袍,為“蘇小超”而戰(zhàn)。另一邊,海安博文高中也在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lián)賽中躋身全國前六,為江蘇校園足球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們不再是球場邊緣的“無名之輩”。球衣上的號碼、進球后的吶喊、一次次精準的團隊配合,都被越來越多的目光看見、記住。江蘇校園足球,正融入這股“全民足球熱”的洪流之中,成為社會體育熱潮的有力承接者與生力軍。
草根是起點 青訓是答案
“省長杯”自1997年正式啟動以來,歷經28年發(fā)展,已實現省市縣校全貫通、大中小學全覆蓋,每年參與學生超100萬人次,成為推動全省青少年足球運動普及與提升的重要平臺。2025“省長杯”江蘇省青少年校園足球聯(lián)賽(中小學組)設小學男子、女子甲組,小學男子、女子乙組,初中男子、女子組,高中男子、女子組共8個組別,162支代表隊共3009名領隊、教練員和運動員參加,歷時4個月進行472場比賽。
與此同時,江蘇校園足球的根基也在不斷夯實。目前,全省已建成2785所全國足球特色學校、376所足球特色幼兒園,以及14個試點縣區(qū)、6個“滿天星”訓練營和2個試驗區(qū),構建起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高校的全鏈條發(fā)展架構。
在這張龐大的青訓地圖中,南通海門珂締緣足球俱樂部是一塊重要拼圖。俱樂部從U8到U19共設12支梯隊,簽約球員近300人,訓練、住宿、教育實現全鏈路覆蓋,訓練體系與升學通道同步推進,構建起一條“學業(yè)與足球”雙軌并行的成才路徑。球員不再面臨“踢球就得犧牲學業(yè)”的傳統(tǒng)困境。如今,珂締緣已向三級職業(yè)聯(lián)賽輸送37名球員。在今年的“蘇超”南通隊這支平均年齡只有20歲的年輕隊伍里,39名球員中,有35人來自珂締緣。這些數字,是體系化投入的直接回報。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梅西,但每一個熱愛足球的孩子,都值得被認真對待。”青訓的意義,不是押寶天才,而是培養(yǎng)完整的人。
看見“蘇超”的后勁兒
蘇超火了以后,很多人問:熱度能持續(xù)多久?“網紅”之后,是不是熱退人散?這場“蘇小超”決賽給出了答案:熱度是可遷移的,情感是可延續(xù)的,體系是可接力的。
球迷的視線并沒有隨著“蘇超”歇賽而散去,而是順理成章地投向校園賽場。球員的狀態(tài)也在雙賽場中穩(wěn)定切換,既代表城市隊出戰(zhàn)聯(lián)賽,也不缺席校隊的關鍵時刻。輿論的參與熱情,依舊圍繞這些熟悉的名字、持續(xù)延展。如果說“蘇超”為江蘇足球打造了一個熱鬧的外部舞臺,那“蘇小超”則證明了內部土壤的深厚與豐盈。?一個熱度能外溢、結構能內生的足球系統(tǒng),才能健康生長。
今年1月,日本第103屆全國高中足球錦標賽決賽在東京國立競技場舉行,數萬人現場觀戰(zhàn),熱度非凡。而昨晚,28018人涌進蘇州市體育中心,為一場高中賽事吶喊。28018人不僅見證了一場冠軍爭奪戰(zhàn),更見證了一個體系的有序運轉。
這是一個清晰的信號,江蘇校園足球在社會層面,正在“入場”:從一張課桌、一場訓練、一位愿意堅持的少年、一位愿意陪伴的家長、一名愿意買票的球迷開始,逐漸匯聚成熱浪。
- 我身邊的抗日記憶⑤|孫家山肉搏戰(zhàn):烽火中的鋼鐵長城 敵聞“萬2025-08-08
- 一張“蘇超”球票撬動了什么——票根經濟觀察(上)2025-08-08
- 燃動蘇超!解碼“100萬”背后的“魔法”2025-08-08
- 江蘇校園足球加速“破圈”2025-08-08
- 穩(wěn)中有進 向新向好年中經濟觀察|準萬億產業(yè),驅動“智造名城”2025-08-08
- 文化中國行|博物館度夏,從文物殿堂到文化現場的轉變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