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響中國·中國式現代化請回答】荔枝理論:善聽網絡“脈動” 書寫民生“答卷”
特約評論員/朱績澤
網絡是民意的脈搏,規劃是發展的藍圖。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就研究吸收網民對“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意見建議作出重要指示,這既是對311.3萬條民聲的熱切回應,也為廣大黨員干部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黨員干部當主動把準網絡“脈動”,將“察民情、聽民聲、匯民智”的殷殷囑托,轉化為書寫民生“答卷”的扎實行動。
架起“連心橋”,暢通民聲“直達”的渠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如今,互聯網已成為社情民意最活躍的“草野”之一。群眾在哪里,我們的工作就應該延伸到哪里。此次“十五五”規劃編制網絡征求意見,正是我們黨主動打破時空限制,將議事廳搬到網上,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的真誠體現。黨員干部要摒棄“網絡虛擬、民意虛幻”的陳舊觀念,將深入網絡體察民情作為案頭必修課。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以“網友”的身份融入群眾,以“家人”的心態傾聽呼聲,在“頂帖”與“跟帖”中感受民生溫度,在“吐槽”與“點贊”中了解群眾喜憂。唯有真誠地架設起這座直通民心的網絡“連心橋”,才能讓群眾愿意說、敢于說、真實說,讓最鮮活、最質樸的民聲民意“原汁原味”地直達決策層。
練就“穿云箭”,讀懂民聲“期盼”的內涵。網絡信息紛繁復雜,網民建言形式各異。一條“增加小區健身房”的留言背后,可能是群眾對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遍追求;一句“完善鄉村快遞配送”的建議背后,可能蘊含著打通城鄉經濟循環堵點的巨大潛力。傾聽民聲,不能止步于簡單的“看到”與“收到”,更要練就一雙洞察入微的“穿云箭”,穿透信息的表層,精準捕獲群眾所思所盼的深層內涵。要學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系統分析,從零散的、個體的訴求中,發現普遍性的、傾向性的問題;從情緒化的表達中,提煉出合理化的、建設性的意見。要堅持線上傾聽與線下調研相結合,把網上的“大數據”與腳下的“泥土味”相互印證,真正把準群眾需求的“脈”,找到解決問題的“根”。
辦好“暖心事”,抓牢民聲“落地”的關鍵。傾聽的最終目的在于解決問題,回應的最好方式在于付諸行動。“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如果只聽不做、只說不辦,再好的建議也會淪為空談,再熱的民心也會逐漸冷卻。從提升外賣行業標準,到優化社區養老服務,再到加強青年就業支持,網民的每一條建議,都是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向往,都是我們工作的發力點。各級黨委政府和黨員干部必須扛起責任,建立健全網絡意見建議的研判、交辦、督辦和反饋機制,將一條條“網言網語”轉化為一項項具體的政策措施、一個個惠民的民生項目。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確保群眾的“金點子”能夠真正開花結果,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暖心事”,讓人民群眾在高質量發展中擁有更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聽懂網絡“脈動”,方能寫好民生“答卷”。廣大黨員干部當以行踐言,將網民的“好聲音”變為發展的“好光景”,把人民的“期盼事”辦成現實的“暖心事”。(朱績澤)
- 何以中國|讀懂天津楊柳青“八字門”里的美德教育2025-08-08
- 沿著“全民健身路”,跑向健康幸福2025-08-08
- AI重塑南京鋼鐵產業新圖景2025-08-08
- 宿遷:速度與質量并進 重大項目建設“熱浪滾滾”2025-08-08
- 江蘇蘇州:蘇州中歐班列助力企業"出海"提速 1到7月進出口班列數2025-08-08
- 江蘇鎮江:全民健身理念深植人心 讓運動成為城市心跳202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