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灣海灘的生態蝶變:陸海統籌 打造“和美海島”
生態旅游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轉化模式。今天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專欄,一起前往連云港去看曾經過度開發的連島港口區,如何通過陸海統籌治理蝶變為生態與經濟雙贏的“最美海灣”。
盛夏時節,位于連云港連島港口區的大沙灣浴場宛如一塊藍寶石。沙灘細軟,浪聲溫柔,每天都會有超兩萬游客涌進這片海灣。
連云港連云區連島街道辦事處主任張超說:“原來東北角的沙灘基本上都是淤泥,碎石的岸線比較多,海水的清潔度不是太好。”
受沿海開發活動的影響,連島港口區曾面臨突出的海洋生態環境問題,海島沙灘資源破壞、局部山體滑坡;高密度超規模紫菜養殖造成近岸海域過度利用,對近岸海域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近海不親海”成了這片海灣的令人心痛的寫照。
面對生態治理的嚴峻挑戰,從2020年開始,連島港口區陸海統籌、河海共治,打出一套精準有力的組合拳。在陸上,投入1840萬元攻堅入海河流全流域治理,新改擴建的7座污水處理廠高效運轉,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實現100%全覆蓋。斥資2200萬元推進連島整治修復工程,16.34萬平方米沙灘得到精心養護,3.1萬平方米生態景觀林扎根海島。而在海上,紫菜養殖面積縮減至10萬畝,同時推廣貝藻立體混養、間養模式,在守護海洋生態的同時穩住養殖戶收益。曾經破碎的生態肌理在科學修復中逐漸愈合。
連云港市連云區生態環境局生態環境科科長丁元瑞說:“我們這片海域的水質有一個明顯的提升。2018年到2020年,整片海域的水質優良比例是43.4%;到了2023年已經是98.8%;到了2024年,整個灣區已經是100%。”
生態修復的漣漪在連島港口區持續延綿,大沙灣成為候鳥遷徙的“驛站”。半蹼鷸、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在此停歇;增殖放流與人工魚礁建設讓近岸海洋生物種類增至386種。連島先后入選全國首批“和美海島”“全國十大美麗海島”,并榮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安徽游客胡晟熙說:“這里更偏向自然一點,讓人心情比較愉悅,特別是海風吹著。這邊的海退潮和漲潮的時候都特別美,拍照也特別好看。”
青海游客王女士說:“我重點帶孩子他們玩沙沙灘,已經玩了好幾天了。他們特別開心。”
現在的連島港口區,“生態+文旅”的融合模式迸發出新活力。今年1-7月,游客量同比增長12.46%,二次消費收入增長14.1%,9851.81萬元的總收入中,生態溢價清晰可見。
連云港連島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佳益說:“現在有良好的景區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融入自然,喜歡自然,熱愛自然。整個景區也新增了很多商業業態,比如風洞、酒吧臺,夜場的沙灘音樂季。”
連島港口區民宿老板蘇連梅說:“客人過來主要是看自然景觀的,比如海景、日出日落、礁石。生態環境好了,游客也愿意來。我們一共有13個房間都是面朝大海的,一年給我們能帶來八九十萬元的收益。”
連島港口區的蝶變,是江蘇各地生態旅游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以“綠美江蘇”為引領,江蘇構建起全域生態旅游新格局。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旅游1號公路串聯世遺景區,打造世界級濱海生態廊道;太湖治理讓水質達Ⅲ類標準,跨市游輪航線將沿岸美景串珠成鏈;常熟、鹽城、蘇州三座“國際濕地城市”,以蘆葦蕩、麋鹿園、濕地等特色景觀,吸引全球目光。在生態旅游的強勁拉動下,2024年,江蘇共接待境內外游客10.9億人次,實現旅游達總收入1.34萬億元。
- 一份兒童報,如何團結18萬“小好漢”2025-08-17
- 1934-2025:一首《畢業歌》的時空對話2025-08-17
- 聚焦第七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煥新運河潮文化 打造體驗新場2025-08-17
- “隱秘而偉大”的無聲抗爭!80多年前20名電力工人為抗日辭職2025-08-17
- 讀城|照片為證,《南京照相館》背后的真實血淚2025-08-17
- 敢當弄潮兒 奮力挑大梁|突圍“無人區”,江蘇加速構建“10+X”202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