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星閃耀——走近2024“醫德醫風示范標兵”(十一)
走近2024“醫德醫風示范標兵”
汲取榜樣力量
砥礪奮進前行
讓我們走近
2024“醫德醫風示范標兵”獲得者
傾聽他們的心聲
感受榜樣的力量
張晶,副主任醫師,腫瘤科診療組組長,泰州市第六期“311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 第三層次培養對象,江蘇省整形美容協會頭頸部腫瘤整合分會委員。專業方向,肺癌與乳腺癌,擅長肺癌、乳腺癌的化療、內分泌治療、靶向及免疫治療。發表SCI及核心期刊多篇。
生死時速:與死神搶時間的24小時
凌晨五點的城市,還浸在黎明前的寂靜里。張晶的電話突然響起,劉阿姨的女兒帶著哭腔,聲音止不住地顫抖:“張醫生,我媽媽突然昏迷了,怎么辦???”多年的臨床經驗讓張晶立刻意識到情況不尋常。“別慌,先打120送急診,我這就過去。”她平穩有力的聲音,悄悄穩住了家屬慌亂的情緒。
趕到急診室時,患者頭面部、右上肢腫得發亮,皮膚緊繃著,意識已經模糊。“她這幾天喘氣越來越費勁,晚上根本躺不平……”家屬斷斷續續的描述,讓張晶迅速判斷出是中央型肺癌引發的上腔靜脈綜合征——腫瘤壓迫血管導致血液回流受阻,隨時可能因窒息危及生命。監測儀上的數值透著危急:血壓150/90mmHg,心率110次/分,沒吸氧時血氧飽和度只有88%。
時間不等人,張晶馬上聯系團隊啟動腫瘤急癥綠色通道:調整體位減輕靜脈壓迫、精準用藥緩解水腫,同時緊急聯系介入科、影像科進行多學科會診。半小時后,團隊看著急診CT上5.5×4.8cm的右肺腫塊壓迫著上腔靜脈,很快定下方案:先做急診姑息性放療緩解壓迫,介入科同步準備支架置入術作為備選。
這場和死神的賽跑,他們贏了。24小時后,患者頭面部水腫明顯消退,神志清醒;72小時后,呼吸困難減輕,能平躺著休息;一周后復查CT,上腔靜脈受壓情況顯著好轉……家屬拉著張晶的手,眼里的淚水滿是感激:“是您把她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24小時在線:做患者“隨時找得到”的依靠
這樣的緊急時刻,對張晶而言早已是工作常態。作為泰州市“311高層次人才”、腫瘤科診療組組長,她深耕肺癌與乳腺癌領域,擅長化療、靶向及免疫治療。但比起這些頭銜,她更在意患者那句“張醫生,我找得到你”。
腫瘤治療是場持久戰,患者隨時可能遇到突發狀況。張晶的手機里存著數百位患者的聯系方式,不管深夜還是凌晨,消息秒回、電話必接成了她的習慣。有老人不會用智能手機查報告,她就拍照一條條解讀;有患者化療后嘔吐得厲害,她深夜指導用藥細節;節假日查房時,她總會多坐一會兒,聽患者說說家?!氨绕鹚幏?,他們更需要一份‘隨時在’的安心。
醫者溫度:從診室到更遠的地方
這樣的付出,患者都記在心里。在醫院的第三方滿意度調查回訪中,張晶多次被患者點名表揚,那些樸實的話語里滿是對她專業與仁心的認可。這份始終在線的守護,也讓許多患者深受感動,他們送來一面面錦旗、一封封感謝信,字里行間都是信賴與感恩。而張晶也憑著這份堅守,多次被醫院評為醫德醫風示范標兵。
走出病房,她的身影還活躍在社區廣場、示教室和學術賽場。作為江蘇省整形美容協會頭頸部腫瘤整合分會委員,她常到社區給老人們講腫瘤預防:“脖子上有疙瘩別拖著,咳嗽帶血要早點查”,用接地氣的話把專業知識講明白;帶教實習生時,她總拿急診案例當教材:“看報告要仔細,但更要看看病人躺得舒服不舒服、吃得香不香”;她還和團隊一起參加五級病例評比、VTE防治競賽,把臨床經驗變成規范流程,讓更多患者受益。
這,就是我們身邊的醫德醫風示范標兵——以生命為重,以仁心為尺,在守護健康的路上,步履不停。
來源:泰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編輯:湯晨潔
責編:宋涔瑋
審核:戈俊巍
- 聚力生態文旅融合 共商森林步道建設——姜堰區淤溪鎮履職小組召2025-08-13
- 醫藥高新區(高港區)鳳凰街道鳳凰園社區:扇動漣漪 手作清涼2025-08-13
- 醫藥高新區(高港區)鳳凰街道華潤社區:開展兒童禮儀培訓 助力2025-08-13
- 姜堰區梁徐街道官野社區:黨建引領解民憂 排水治理暖民心2025-08-13
- 姜堰區梁徐街道梁徐社區:衛生防疫入社區 共筑健康“防護墻”2025-08-13
- 姜堰區梁徐街道梁徐社區:食安排查進商鋪 護好百姓“餐桌盤”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