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南京財經大學“金遇糧緣”實踐團在井岡山開展沉浸式革命教育
巍巍井岡,紅色搖籃。2025年8月5日,南京財經大學“金遇糧緣”實踐團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開展暑期社會實踐的第二天行程中,以“沉浸式”學習為主線,深入八角樓、壩上村、黃洋界三大革命圣地,通過研學悟初心、行軍強體魄、情境筑信仰,構建起“情感共鳴-實踐鍛煉-理論認同”的三維育人模式,引導青年學子深刻感悟井岡山精神,堅定理想信念,明確新時代的使命擔當。
八角樓里:燈光不滅,初心如磐
清晨九時,實踐團首站抵達中國革命圣火點燃之地——井岡山茅坪八角樓。在毛澤東同志當年工作和居住的簡樸房間內,一盞油燈、一張書桌,無聲訴說著那段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
【南京財經大學“金遇糧緣”團隊在八角樓中國紅四軍軍委舊址前合照】
活動伊始,指導老師以一曲深情悠揚的《八角樓的燈光》,將成員們帶回井岡山斗爭時期。歌聲中,革命先輩們在物資匱乏、環境險惡中堅守信仰、探尋真理的畫面仿佛重現眼前,引發了強烈的情感共鳴。隨后,老師結合毛澤東同志在此寫下的光輝著作《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深入淺出地闡釋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的歷史必然性與理論科學性,深化了成員們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早期探索的認知。
在自主研學環節,成員們仔細觀摩毛澤東同志使用過的桌椅等文物,將眼前的場景與厚重的歷史脈絡相連接,系統感知革命歷史的精神內核。成員們紛紛表示,八角樓的燈光不僅照亮了黑暗的舊中國,更是指引新時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的精神燈塔。
壩上村中:急行煉志,魚水情深
離開八角樓,實踐團奔赴壩上村,開啟了一場2.8公里的“急行軍”挑戰。這既是對體能的磨礪,更是對團隊協作和意志品質的考驗。在整個急行過程中,我們主要有兩大任務,精準定位尋地標和慧眼識草探自然。
【行軍路線圖及點標樣式】
精準定位尋地標:團隊初時略顯生疏,但迅速調整策略,明確分工——觀察環境、比對地圖、團隊協作。在與其他隊伍互幫互助、交流信息中,成功克服困難,逐一找到了全部的7個指定地標。
慧眼識草探自然:隊員們憑借自身知識儲備和細致觀察,在山上成功辨識并采集了藿香、烏蘞莓、金鐘花等草藥,還意外發現了伴生的雞冠花和鶯蘿,加深了對當地生態資源的了解。
【實踐團成員識別中草藥】
【尋找到的草藥】
行軍途中,實踐團成員不忘深入群眾。他們采訪了當地村民和村支書。村民們喜悅地表示,近年來依托井岡山實踐基地的培訓和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發力(村民訪談,2025年8月5日),生活條件顯著改善,增收渠道拓寬,日子越過越紅火,生動展現了革命老區在新時代的發展巨變。
【實踐團成員采訪壩上村村民和村支書】
午間,成員們走進農家,挽袖下廚,在土灶前學習制作“紅軍餐”。柴火噼啪,炊煙裊裊,簡單的食材化作可口的飯菜。成員們坦言,親手燒火做飯的過程,讓他們真切體驗到革命先輩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餐后團隊成員主動打掃衛生、與村民親切交流的溫馨場景,更是對“軍民魚水情”的生動詮釋。
【實踐團成員在村民指導下制作紅軍餐及成品展示】
汗水的洗禮,讓實踐的感悟更加深刻。“這次急行軍和紅軍餐體驗,讓我刻骨銘心地體會到紅軍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我們不僅是體驗者,更是傳承者,要將這份紅色力量融入學習和生活,為祖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一位成員感慨道。
黃洋界上:烽火回響,誓言鏗鏘
當日下午,實踐團懷著崇敬之心登上地勢險要的黃洋界哨口。這里曾是井岡山斗爭時期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更書寫了“黃洋界保衛戰”以少勝多的軍事傳奇。
【黃洋界風景圖】
教學首站設在黃洋界游客服務中心。一幅氣勢恢宏的大型主題油畫《黃洋界保衛戰》震撼呈現。講解老師詳述了1928年8月底那場關鍵戰役的背景與過程:在敵眾我寡、缺糧少彈的極端困境下,井岡山軍民憑借險要地形、堅固工事、革命信念和斗爭智慧(如巧布竹釘陣、運用滾木礌石、精準發射僅存炮彈),成功擊潰數倍于己的敵軍,保衛了革命火種(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史料,2025年8月5日講解)。團隊成員李同學深受觸動:“身臨其境般的畫面,比任何文字都更有力量,讓我深刻理解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
【油畫《黃洋界保衛戰》】
【實踐團成員聆聽《黃洋界保衛戰》油畫背后的歷史講解】
在莊嚴肅穆的“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前,講解老師結合實地地形,深入剖析了這場勝利所彰顯的堅定政治信念、卓越軍事指揮、頑強戰斗作風和偉大的人民力量,深刻揭示了黨的初心使命和革命精神穿越時空的永恒價值。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
隨后,成員們實地探訪了紅軍當年修筑的防御工事遺址。他們緩步于青石壘砌的壁壘墻體和哨口炮臺旁,親手觸摸斑駁的石墻和陳列的迫擊炮(復制品),歷史的厚重感通過指尖直抵心靈。
活動尾聲,全體成員在鐫刻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紀念碑前莊嚴列隊,發出“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鏗鏘有力的宣誓聲響徹山谷,表達了新時代青年繼承先烈遺志、矢志報效祖國的堅定決心。
【“金遇糧緣”實踐團在黃洋界紀念碑前莊嚴宣誓并合影】
三維育人:紅色基因賦能時代新人
南京財經大學“金遇糧緣”實踐團第二天的井岡山之行,是一次精心設計的立體化紅色教育實踐。在八角樓,通過歷史場景與理論經典的結合,喚醒情感共鳴,深化理論認同,筑牢思想根基;在壩上村,通過急行軍、尋草藥、訪農戶、做紅軍餐,在身體力行中錘煉意志品質,體悟軍民情深,感受鄉村振興脈動;在黃洋界,通過油畫史詩、遺址實境與莊嚴宣誓,身臨其境感悟斗爭精神,激發政治認同,鑄牢理想信念。
從八角樓的燈光到壩上村的汗水,再到黃洋界的烽火回響,實踐團成員在行走的課堂中,完成了從歷史感知到情感認同,再到實踐體悟和使命升華的全過程。這趟旅程,不僅是對革命歷史的深刻回顧,更是對井岡山精神——“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的一次生動傳承與時代詮釋。它有力證明了,將紅色資源轉化為育人優勢,引導青年在沉浸式體驗中汲取精神養分、砥礪奮斗品格,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有效途徑。實踐團成員們紛紛表示,必將把井岡山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偉業,以青春之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通訊員:陳炳燁 蔣杭辰 李洋 姚欣妤 張梓暄 李佳鍇
編輯:錢宇璇
責編:陳丹丹
審核:戈俊巍
- “尋味古窯 烘焙童夢”戶外研學之旅2025-08-05
- 啃秋染時光·老幼同樂共繪社區溫情記憶2025-08-07
- 姜堰區三水街道陳莊社區開展 “清涼一下,情暖三新”慰問活動2025-08-08
- 姜堰區三水街道城西社區:秋韻雅扇 巧手生花2025-08-08
- 銘記|94歲兒子通過模擬畫像圓了與烈士父親相見夢2025-08-08
- 姜堰區婁莊鎮開展“全民悅讀,書香萬家”主題閱讀活動2025-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