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立法這十年:江蘇如何用“小快靈”承載“大民生”
這兩年在南京憲法公園,莊嚴的憲法墻成了不少新婚夫婦的熱門拍照背景。2023年12月4日“國家憲法日”,這里迎來了全國首部針對單一公園的點上立法——《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南京憲法公園使用管理的決定》。這項聚焦“一個公園”的法規,正是江蘇探索“小快靈”“小切口”立法模式的一個生動縮影。
今年,是江蘇所有設區市被賦予地方立法權十周年,截至目前,省人大常委會已批準設區市法規約500件,這些法規有效補充了國家法律體系,成為地方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支撐。記者走訪發現,這種切口小、反應快、效果實的立法模式,正精準切入民生痛點,高效解決實際問題。
“小快靈”立法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其精準切入問題的能力。外賣封簽是否規范、租賃廠房是否存在“廠中廠”隱患、電動自行車充電是否安全……它緊盯社會生活中的新情況、新痛點,力求制定出“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法規。
比如,面對快速發展的網絡餐飲業態,南通出臺《南通市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及時填補監管空白,守護“舌尖上的安全”;南京在制定《南京市體育經營活動管理條例》時,聚焦社會反響強烈的預付卡監管難題,20條內容直指核心,提升監管的針對性和可行性;常州從提升餐桌文明、預防疾病傳播的實際需求出發,出臺《常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推行使用公筷公勺的決定》,全文僅7條,從啟動到通過僅五個月,成為該市體量最小、立法周期最短的法規;揚州針對電動車充電隱患出臺《揚州市住宅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安全管理規定》后,全市推廣安裝充電接口5萬余套,督促整改違規停放近9000起,為居民安全筑牢法治防線。
速度,是“小快靈”的另一特點。“我們基于地方立法實踐經驗,公布了《宿遷市人大常委會‘小快靈’立法辦法》。為了盡快落地,‘小快靈’法規一般自公布起滿30日施行,情況緊急的,公布當天就能施行。在宿遷,創立的專班起草模式大大提升了效率。”宿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許輝同時也強調,質量從未因“快”而打折,“小快靈”法規快速回應社會法治需求,但絕不壓縮必要的調研、論證環節,更不省略該有的立法程序。
因此立法形式上的“靈”,其核心在于立法質量的保障——法規必須具備較強的針對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做到問題導向、務求實效。
鹽城的實踐印證了這一點。在制定《鹽城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在公共場所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器的決定》過程中,立法小組線上線下結合,廣泛征求意見,“問卷調查覆蓋2.7萬人次,3次公開征集意見,召開多場聽證會、論證會,百余名各界代表參與,確保專業性與民主性。”鹽城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丁煌介紹,2023年9月法規施行后,鹽城將AED配置納入2024年為民辦實事項目,截至目前已在公共場所配備4724臺,開展急救培訓超15萬人次,并成功挽救了心臟驟停患者的生命。立法推動的不僅是設備普及,更是社會急救意識和能力的提升。
地方立法也深植于一方水土的特質。鎮江為守護“醋都”金名片,出臺《鎮江香醋保護條例》,強化地理標志保護。同樣在這座古城,《鎮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條例》成為國內首部專門針對非遺傳承人的地方性法規,獲文化和旅游部肯定。細微處見關懷,《鎮江市未成年殘疾人保障規定》以17條簡明條文,率先為這一特殊群體立法護航,從信息共享、心理服務到無障礙改造補貼,條文簡潔,關愛至深。
值得注意的是,“小切口”“小快靈”的方式,還展現出撬動區域協同治理的潛力。2021年,南京都市圈從軌道交通運營管理這一具體問題切入,率先在跨區域協同立法上取得突破。2022年,圍繞長江江豚保護,江蘇省南京市、鎮江市和安徽省馬鞍山市三市人大常委會協同出臺《關于加強長江江豚保護的決定》,確保三地執法共用“同一把尺子”。
今年,南京市人大常委會還將攜手鎮江市人大開展協同立法,為保護歷經1500年風雨留存至今的南朝陵墓石刻,提供制度支撐。
回望十年,江蘇的“小快靈”立法體量不大,卻直指要害;程序精簡,卻不失嚴謹;聚焦一點,卻能聯動四方。這些帶著民生溫度、治理智慧的法規條例,正悄然改變著江蘇的城鄉面貌和百姓生活,成為地方治理現代化進程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記者 |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中心 劉正則
編輯 | 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中心 汪澤
- 無問西東:英語絕句寫江蘇 | 美國詩人在南京烏衣巷口寫了一首詩2025-08-05
- 江蘇南京:供應端需求端保障端“聯合聚力”,住房市場活力再現2025-08-05
- 【上級媒體看泰州】央廣網報道泰州:支持使用“房票”作為住房公2025-08-05
- 海陵的“炎”值擔當!2025-08-05
- 新華日報|泰州高新高港:“雁陣煥新”為村干部“選育管用”提質2025-08-05
- “石榴籽·祖國行”泰·昭少先隊員夏令營舉辦202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