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蘇漫評丨中國智慧書寫生物多樣性保護新畫卷
漫畫《一起守護萬物共生的和諧家園》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呼吁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道,創和美永續之路,進而推進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治理新進程。
在文明轉型的十字路口,中國持續為這場綠色變革貢獻智慧方案,擘畫出萬物和合發展的嶄新畫卷。
守護自然饋贈,夯實生態根基。大自然孕育了豐富多樣的生物圖譜,為人類提供賴以生存的資源和環境,然而,長久以來的森林砍伐、環境污染、過度捕撈和狩獵等行為,卻使生物多樣性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守護自然是關乎人類命運的必答題,近年來,我國逐步構建起完善的保護制度體系,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效顯著,生態家底日益豐厚:塞罕壩三代人接力種下百萬畝林海;庫布齊沙漠上演“死亡之海”變綠洲的奇跡;大熊貓從瀕危物種逐漸向易危物種轉變;珍稀物種頻現“新面孔”,不斷帶來驚喜。扎根大地的生態實踐,既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更彰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系統思維。5月13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生物多樣性調查成果及評價報告正式發布,繪制了全國首份跨省域的“生物多樣性圖譜”,經過近3年的調查匯總,示范區共記錄各類生物物種2790種,包括陸生生物1629種。因地制宜的保護策略織就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立體網絡,開辟出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集成的進階之路。
平衡防護尺度,譜寫和諧樂章。生態環境整體持續向好,不斷為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提出新問題,上海市區大量出現的貉種群,因襲擊寵物、翻垃圾桶引發居民恐慌;各地頻繁出現的野豬侵擾甚至傷人事件暴露出生態治理的顯著矛盾,這些均意味著既要給野生動植物劃定生存紅線,也要為社會發展預留彈性空間,在物種演替與民生福祉之間架起共生之橋。生物多樣性保護還需處理與有害生物防治的辯證關系,防控有害生物對生態系統的威脅。2024年12月1日起,江蘇施行《江蘇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條例》,為解決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提供了法律保障與行動指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既要摒棄人定勝天的傲慢,也拒絕放任自流的消極,在保護中防治、在防治中修復,奏響永續發展的壯美樂章。
文旅生態共美,青綠畫卷長新。生物多樣性不僅是生態資源,也是旅游資源,許多地方依托生物多樣性發展了生態旅游。青海三江源,成千上萬農牧民通過生態管護員、民宿經營者、文化講解員等新身份實現增收致富,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形成共振效應。長江“十年禁漁”,通過漁民轉產培訓、生態補償機制,讓曾經的“水上漂”成為護漁員、生態導游,也讓中華鱘、江豚重現江中,“一江碧水向東流”的詩意重歸人間。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戰略高度,文旅產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是雙向賦能、協同發展的有機整體,文旅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資金支持和動力,生物多樣性保護也為文旅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源和獨特的魅力。實現文旅與生態的可持續共贏,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資源開發利用機制,在保護的前提下發展旅游,防止旅游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同時,注重挖掘生物多樣性背后的文化內涵,使生態旅游不僅成為經濟增長點,更成為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載體。
“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不僅是一個口號,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讓我們繼續攜手共進,以行動為筆,將生生不息的美好圖景精心繪就于廣袤天地間。
來源|小蘇“畫”事工作室
統籌|周安琪
文稿|童婷婷
手繪|唐詩韻
(江蘇廣電總臺我蘇網原創,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 【地評線】新華時論|把“法律條文”變為民企“發展紅利”2025-05-22
- 【地評線】紫金e評:網聚民智繪藍圖2025-05-22
- 【地評線】荔枝網評:高質量發展向新向好 展現“挑大梁”硬核擔2025-05-22
- 中歐班列破浪前行,“一帶一路”攜手共贏2025-05-22
- 逐夢就業新賽道,奔跑擘畫時代新章2025-05-22
- 信長星在無錫調研2025-05-22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