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勝利·鐵血豐碑耀江淮?|一部老舊電話機:見證黃橋決戰的崢嶸歲月
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內陳列著一部銹跡斑斑的老舊電話機。這部電話機,是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三縱隊司令員陶勇使用過的重要通訊工具,見證了陶勇的智慧、英勇與堅韌。
陶勇(1913—1967),原名張道庸,安徽霍邱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高級指揮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扼守黃橋,是1940年10月黃橋決戰總體部署的關鍵一著,也是第三縱隊的主要任務。當時,三縱不足2000人,槍不過1500支,防御兵力明顯不足,只能保證重點。根據粟裕“全力打韓”的指示,陶勇結合敵情、地形,機動靈活配置兵力:西邊、南邊不派部隊,由后勤人員擔任警戒;北門只放1個班;其余兵力集中在東門一線;同時派出偵察人員到周圍各莊了解、掌握敵情。這部電話機,成為陶勇前線指揮戰斗的“耳目”與“喉舌”。
1940年10月4日早晨,國民黨韓德勤部八十九軍4個團和保十旅2個團,在兩架飛機的助力下直撲黃橋東門。在激烈的陣地拉鋸戰中,敵我雙方傷亡較大。5日晨,敵軍一部居然在塵土硝煙中突進了東門。危急時刻,陶勇甩掉上衣,舉起指揮刀,率領預備隊第三團旋風般殺向東門。5日晚,幾天未合眼的陶勇從守備部隊中抽出力量,把包括炊事員在內的所有人員都組織起來,從東門及其兩側地區打了出去……新四軍黃橋決戰,第一、第二縱隊穿插分割,第三縱隊里應外合,合圍敵八十九軍,戰斗進行了5晝夜,一舉殲敵1萬余人,敵八十九軍被徹底殲滅。
1980年,陶勇之子張小勇將這部電話機捐贈給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它成為共產黨人堅定信念、英勇戰斗的歷史見證。
以上資料由新四軍黃橋戰役紀念館提供
- 地方立法這十年:江蘇如何用“小快靈”承載“大民生”2025-08-05
- 無問西東:英語絕句寫江蘇 | 美國詩人在南京烏衣巷口寫了一首詩2025-08-05
- 江蘇南京:供應端需求端保障端“聯合聚力”,住房市場活力再現2025-08-05
- 【上級媒體看泰州】央廣網報道泰州:支持使用“房票”作為住房公2025-08-05
- 海陵的“炎”值擔當!2025-08-05
- 新華日報|泰州高新高港:“雁陣煥新”為村干部“選育管用”提質2025-08-05